Monday 7 October 2013

引力邊緣

《引力邊緣》(Gravity),教我享受的是電影的構思和製作,故事內容和深度並非重點所在。它沒有教觀眾眼花繚亂的激光炮或地陷山崩火來水淹的驚天特效,卻把太空拍得更深遠更富想像力。就是在明年的各大頒獎禮上拿不到什麼製作技術方面的嘉許,絕不代表《引力邊緣》的水平不入流。

電影的故事很簡單,美國派出五人小組乘太空穿梭機執行多項實驗和太空科技任務,快返航之際,俄羅斯擊落一個衛星引起連鎖反應,碎片擊中穿梭機,三人即時罹難。生還的指揮官 Matt(George Clooney 飾)和科學家 Ryan(Sandra Bullock 飾)設法前往國際太空站 (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) 逃生,怎料再遇危機……

《引力邊緣》由三場主要的逃生戲組成,也可以說是 Sandra Bullock 的獨腳戲。她演得很不錯,相信有機會提名影后。至於 George Clooney,編導也算花心思,特別讓他脫下氧氣面罩演了一場,好讓他的粉絲不會太失望。Ed Harris 也有份演出,但只是聲演休士頓太空中心的指揮官。

墨西哥導演 Alfonso Cuarón 憑青春公路電影《衰仔失樂園》(Y tu mamá también) 成名,之後執導的《哈利波特:阿茲卡班逃犯》(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) 在八集的 Harry Potter 電影中風格明顯別樹一幟。2006 年拍完 Julianne Moore 和 Clive Owen 主演的《末代浩劫》(Children of Men) 後,《引力邊緣》是他七年來的首部電影。劇本由他和兒子 Jonás Cuarón 一起寫。

這戲好看或值得看,主要在於拍攝的手法和構思。它絕對沒有 Stanley Kubrick《2001 太空漫遊》(2001: Space Odyssey) 恢宏深遠的哲學思考,但導演對場面的設計和調度確實有很出色的點子和效果。例如電影最初大約 20 分鐘,也就是第一場逃生戲展開之前,彷彿是一氣呵成的長鏡頭,自遠而近,由近至遠,在三個進行太空漫步和艙外工作的太空人之間來來回回,看似理所當然,但細心一想,到底導演和他的團隊是怎麼拍成的?另外,各種航天科技產品都非常精細,是另一種視覺享受。我上星期六去看早場,3D 版本,戲票打折,買票時覺得很划算。但看完電影時真有點後悔,怎麼不去看 IMAX 的 3D 版本?那麼,看起來一定更加壯觀。

電影沒有什麼怪獸或外星人,所有意外都是人為錯誤造成的。有趣的是,導演拿着美國資金去拍跟美國航天科技有關的題材,最後卻靠中國的無人太空站天宮一號和神舟返回艙打救,號稱全球第一的美國太空中心絕大部份時間失去聯絡。好萊塢電影固然愈來愈多中國元素,一些進軍好萊塢成功的導演也會趁機諷刺美國。

此片的製作和影像無疑十分優秀,但劇本只屬一般。女主角一路振作,堅持逃生返回地球,對白和表達方式都沒有什麼新意。幸好電影篇幅短,才 91 分鐘,整體來說,還是簡明緊湊的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