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 28 December 2012

茂瑙電影展:吸血殭屍

Fritz Lang 同期的德國導演 F. W. Murnau(港譯「茂瑙」)是表現主義電影的大師。《吸血殭屍》(Nosferatu,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) 既是茂瑙的成名作,也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之一。

《吸血殭屍》拍成於 1922 年,是茂瑙第十齣長片,劇本改編自愛爾蘭作家 Bram Stoker 在 1897 年發表的歌德式恐怖小說《Dracula》。1992 年,看罷 Francis Ford Coppola 執導、Gary Oldman、Winona Ryder、Anthony Hopkins 和 Keanu Reeves 合演的《吸血殭屍:驚情四百年》(Bram Stoker's Dracula) 後,除了立刻迷上 Annie Lennox 演唱的片尾曲《Love Song for a Vampire》外,也湊興買了原著小說。二十年來,Lennox 的歌聽過上百遍,Stoker 的小說一直放在床頭(千真萬確,百無禁忌!),卻翻不到十頁。這次看茂瑙的版本,竟是憑對 1992 年電影版的記憶來幫助理解。

當年茂瑙拍攝《吸》片,並沒有徵得 Bram Stoker 遺孀的同意,為免引起版權紛爭,劇組對故事內容做了多處修改,包括把殭屍主角 Count Dracula 易名為 Count Orlok,吸血殭屍「出征」目的地由英國改成德國,去羅馬尼亞山區的小夥子(除改了名外)由在律師行打工變成在房產代理公司上班等等。

這是一齣默片,放映時由鋼琴師在旁伴奏。論製作規模,包括美工置景、服飾道具,茂瑙這齣電影顯然不如 Fritz Lang 很多的作品。但茂瑙電影有意思,在於他的表現手法,除了注重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外,還有變化更多的拍攝方式,旨在更深入地描繪角色的心理狀態。看茂瑙的電影不是為了看偉大場面或先進概念,而是看他怎麼將複雜的內心戲或較抽象的事物通過鏡頭表現出來。我認識茂瑙,是因為超過十年前 AFI 挑選 20 世紀 100 齣美國經典電影,茂瑙電影生涯後期到好萊塢發展時拍下的《日出》(Sunrise) 榜上有名。看到他在《日》片中採用叠影等技巧的片段,留下挺深刻的印象,也從此記住了「茂瑙」這個名字。

電影情節在此不贅了,但不得不談飾演吸血殭屍 Count Orlok 的 Max Schreck。他的造型和演出實在不同凡響,圓禿頭、蝙蝠耳、黑眼圈、長而內曲的手指和指甲,加上尖牙,實在十分嚇人。Max Schreck 在德國是默片時代其中一名很有天分的演員。他獲得 Count Orlok 這個角色,或者說茂瑙能找上 Max Schreck 來演吸血殭屍,都得感謝另一名導演(兼演員)Max Reinhardt,是 Reinhardt 聽到茂瑙拍《吸》片的計劃後,然後向茂瑙推薦 Max Schreck。Max Reinhardt 也甚有來頭,是 20 世紀初德國舞台表演藝術的重要人物。

這次康文署搞茂瑙電影展,想看很多戲,但礙於時間,只挑了五齣,其他已經購票的包括《最後一笑》(Der letzte Mann; 1924)、《浮士德》(Faust; 1926)、《日出》(Sunrise; 1927) 和《禁忌》(Tabu; 1931)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